很多人對行銷分析的認知都是二元對立,不是黑就是白,但是真正成熟的行銷人,是在這中間找到所謂的灰色地帶。
就像是在我們還不夠成熟時,人們總是會為了身邊的人去「勉強」自己,那時的我們誰也不是。
「我是誰?」人們在這世界遊走,只為尋找這個答案。
先舉一個讓大家好懂的例子「我是誰」這個答案對於過去的我們來說,也許有個絕對的回答,可能是擁有某個亮眼的人生目標、成為某個自己佩服的榜樣、得到某人肯定的眼光… 所以我們容易「一直想要改變自己,去成為怎樣的人」,卻忘了停下來好好去問問自己,這樣活的真的開心嗎?相對行銷也是同理。
「拚了命的想要讓某件事情圓滿,是因為我需要「我還能對圓滿有所掌握」的確定感。」 — 張西
這段話是讀到張西《葉有慧》之後記錄下來的句子,人們拚了命的追逐,試圖要將所有事都緊抓。過去的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只存在著黑白兩個顏色,每當我做任何事都會先思考這樣是好還是壞,好像我一定要努力到某個程度、追求哪些目標,才叫夠好,但發現越拚了命的活著,但越用力、就越被這世界磨得生硬跟疲憊,也失去了溫度。
直到出社會後,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從不是開心就是痛苦的極端值,漸漸開始容許「灰色領域」的存在。以往我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例如:「我若沒這麼做,他會不會不喜歡我?」在人生經歷上不順,我們就容易將過錯推給別人。世俗一般直觀認為的選擇、想法、對錯就是黑白,但其實根本沒有絕對,現在的我開始去接受這世界上的人就是如此複雜,那不如去練習包容、接納,不再為了不值得的人事物去逞強,只要我做的選擇是讓我開心的,我也願意承擔後果,那就應該勇敢一點跳脫二擇一的的框架!
關於行銷工作:去思考每件事背後的道理,為了什麼而做?
還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常常會處理到許多人與人之間溝通、互動,在過去面對他人情緒化的責備,我對於情緒跟事情的思考方式是「從以前就是這樣…」、「我會這樣都是…」、「我不喜歡這個人,因為...」。
「人的銳利常常來自於無知,柔軟的人內心未必比較寬闊,柔軟只是傷口上的繭。」 — 張西
現在的我,開始了解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也是必須接受的。但只要堅定清楚自己每一步會通到哪?想累積哪些能力?就不會輕易被外在的人事物給絆住。而在發覺有這樣的變化的時候,是最近工作上遇到到一位情緒化的人,在跟他溝通的過程,他會用情緒化的語氣責備我,希望可以幫他解決一切問題,但越這樣,我越平靜回覆他,因為我清楚的知道不是我的錯,最後他也轉換了態度 。才明白自己又升級了!不會再抱怨為什麼這個人要對我這樣,進而影響了自己一天的心情,反而多了一點的從容不迫。
關於工作,我看見黑白之外的世界是:
黑白是:表現好時,渴望受到肯定/不順心就會責備、甚至否定自己。
灰色是:接受有些人就是無法改變,不如用自己步調好好累積自己的能力。
對自己誠實,打開感官去感受到底喜不喜歡。
我認為即便是錯的選擇,也都是我的選擇,不要把快樂的權利交給別人決定。因此我對於灰色的定義是一股從內而外散發出來堅定的力量,不會再為了不值得的人事物去逞強,即便「就算我現在不知道怎麼辦,其實也沒有關係」,不需要硬逼著自己一定要現在就要有答案,慢慢的練習,每天更理解自己一點點,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而是灰色,灰矇矇交雜在兩者之間,讓自己保留點彈性的生活在這世界,繼續跟著自己的步調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