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績效行銷的產業中我們應該如何描述廣告商與出版商的關係。對於某些業內人士來說,這似乎是個爭論的焦點。畢竟,無論我們如何稱呼這個關係,我們都能明白它的意思。就像很多東西即使名稱可能有略不同,但事物本身是相同的!在過去的四到五年中,有相當多的文章與討論,有些經過研討但還是有完全贊成或反對這特定的術語。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討論呢?
聯盟行銷
聯盟行銷這個詞已經使用了20多年,似乎也已經被其他領域所採用。它也演變為對不同的人具有許多不同的意義。「聯盟」一詞本身可以追溯到在線廣告之前。在18世紀,該詞起源於拉丁語,最初是用來形容建立”緊密聯繫”的。此描述非常適合。「聯盟」也廣泛用於描述金融與法律領域的相關術語。
有據可查的是,該術語在1985年PC Flower & Gifts 採用於網上推薦行銷中。其次是CDnow 和 Amazon 亞馬遜。他們的用法自然導致了更廣泛的市場。
不過這個術語,也已被幾個不同的領域採用。聯盟高峰會 (Affiliate Summit) 裡就可以看出各種各樣的「聯盟」。範圍從我們大家理解的主流行銷方式,到灰色地帶的 “名單收集” (LeadGen) 甚至是 “多層次的直銷”。
夥伴行銷
那麼為什麼有人要用夥伴行銷來代替舊的術語呢?公平的說法,應該是有很多因素要考量。
夥伴行銷描述最初用於全球品牌之間的合作關係。我們看到了許多主流的信用卡和航空公司之間的促銷範例,以及具有娛樂性的消費品牌之間的促銷範例。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用法已經發展並擴展到範圍更廣的夥伴關係。
建議諮詢機構 (Econsultancy) 在2017年提供了10種不同類型的夥伴行銷,其中將“聯盟”列為其中一門學科。如果我們以他們的描述為準,那麼很明顯,CPA 聯盟會員,經銷和讚助之間確實存在差異。它們都具有相同的最終目的。 通過合作夥伴關係展示品牌主張,但是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的獲利或正式化形式。
我們還應該考慮到一些非常大的出版商/媒體,例如 Honey,Topcashback 和 Ebates。這些組織與15年前或更早的“老派”聯盟機構截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將此會員關係稱為合夥關係是很有意義的。但不適用於較小的單頁式網站-或僅執行短期名單收集 (Leadgen) 廣告系列的聯盟會員。
廣告科技也不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改進與整合型的流程,以確保精準的追蹤成效歸因。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平台希望減輕優惠券和反利網站,並與更多基於內容建製的媒體建立關係。眾所周知,對於聯盟專員來說,找到與品牌最相關的媒體是最艱巨的任務之一。這也是我們平台努力的讓這些流程更簡單一些。
自然進展?
我們現在看出廣告客戶使用這兩種術語來描述稍微不同的關係。例如 Booking.com 這個品牌,他擁有超過10萬個直屬聯盟會員以及包跨聯盟平台所追蹤的其他會員。他們擁有比較少的合作伙伴,包跨許多複雜的合作模式。甚至 Twitch 也使用這兩種術語對媒體進行不同的描述和分類,已將單一媒體與更多的公司“合作夥伴”區分開來。
在過去的幾年中,有人建議將新術語成為“績效行銷”。該屬於的範圍也已擴展到程序化曝光廣告和其他廣告渠道。就連影響者行銷 (Influencer Marketing) 也在許多領域中採用了某些績效性特徵,因此很難確定確切的定義。
現在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廣泛的網路廣告行業中並沒有純粹的 “行銷孤島” (Marketing Silos)。就像 Geno Prussakov 的斷言,任何模式、聯盟、影響者或其他媒體都不應再被視為單獨的渠道。因為已有太多的交叉例如影響者使用聯盟推廣連結,版位廣告以及各種不同組合的廣告支付方式來反映他們對各廣告品牌的價值。
對於一些著作者而言,採用新術語是一種自然的發展,因為單純的聯盟行銷以演變為更廣泛的績效行銷。這種觀點雖然過於簡單化,但也反映出實際上需要存在更多評量與獎勵績效的方法。
不斷進行的討論
很顯然這將是一場持續不斷的討論、辯論或爭論。我也不會意外的看到這相同的問題在這一兩年內會繼續的出現。無論是什麼關係,很明顯的「聯盟行銷」或「夥伴行銷」對於媒體和品牌而言都具有不可估計的價值。毫無疑問的是,這對於所有在線品牌的重要性也繼續提升。
文章來源:https://performinsider.com/2020/03/affiliate-vs-partner-whats-in-a-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