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 月底時,麥當勞與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就是社群丼傑哥的團隊)以及 justfont(就是曾做金萱集資的專業字型設計團隊)合作,其中創意切入點從麥克雞塊只能拼湊出 LOVE 開始,他們想出結合台灣人愛用的糖醋醬,推出了一套完整26個英文字母和符號的「麥克鷄塊體」。
雖然只是一篇麥當勞的 Facebook 貼文,但內容中的「麥克鷄塊體」字型免費下載又開放商用,其中「商用」正是此次成功因素,像是天竺鼠車車無法商用,更不行二創;吉普力雖然可以二創,但也沒有清楚說明可以商用。當「麥克鷄塊體」的貼文一發布,250多個品牌自主成為擴散者使用字型,甚至有網友自發性製作字型生產器,讓大家可以方便生產字型貼上 Instagram,所以也從 Facebook、 Instagram、Dcard 等各大社群、論壇紛紛響應。
如何才能有跨平台擴散成效?是創造值得跟大家討論、分享的事物,不單是追求讚數、愛心數、觀看數等,如此擴散也可以打到其他新客群,所以就可以從中瞭解「話題創造」的重要,那又該如何「話題創造」?QSearch的文章中有提到三點:
了解你的受眾願意主動參與什麼話題
什麼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什麼訊息會讓他們興奮?跟其他品牌的結合?跟他們喜歡的 KOL 合作?產品有了不同的包裝?他們最近在關注什麼事情?當然,這也跟品牌本身累積的消費者認知和資產有關 — 老實說如果不是麥當勞這種等級的品牌,大概也玩不起「做一套字型」這樣複雜的操作。光做到第一點還不夠,如果只思考「我要做一篇好的 Facebook 貼文、我要做一篇好的 IG 發文」,是無法產生跨平台擴散效果的。怎麼讓不同平台從不同角度切入、討論同一個話題核心,一開始有先規劃好,成功機率才會高。這次麥當勞雖然沒有在 IG 上投入,但透過合作方的自媒體一樣成功讓話題在 IG 上爆發。
佈局跨平台的擴散點
光做到第一點還不夠,如果只思考「我要做一篇好的 Facebook 貼文、我要做一篇好的 IG 發文」,是無法產生跨平台擴散效果的。怎麼讓不同平台從不同角度切入、討論同一個話題核心,一開始有先規劃好,成功機率才會高。這次麥當勞雖然沒有在 IG 上投入,但透過合作方的自媒體一樣成功讓話題在 IG 上爆發。
衡量跨平台成效的成效分析能力
最重要還是必須知道每次操作的數據,才能不斷衡量下一次可以投入的資源和預期效益,像是目前 QSearch Trend Plus 的社群分析功能涵蓋五大資料源,就能很快速的衡量內容擴散的成效。
有人創造話題,但能成功創造話題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當不了創造者,但可以輕鬆成為跟隨者,像<傑哥 Club > EP1就提到馬斯克於 Clubhouse 上的專訪,大家搶破頭想進房間但進不去,在結束後,有很多台灣的口譯開了房翻譯,甚至有人在當下就直播到 Facebook 也不用進房;他在「#打錯我的名字 challenge 」這個挑戰發散時,傑哥馬上傳 LINE 給 IKEA,使得 IKEA 零成本達到396則留言、114次分享及6151個讚等成效;菲律賓一對情侶,男友送給女友一束麥克雞塊花束在社群造成許多人模仿,因此,麥當勞也邀請他們在麥當勞吃免費雞塊,透過他們的聲量來行銷自己。
以上諸如跟風行為,都成功達到跨平台行銷,當我們把線下活動、數位媒體、社群經營等所有行銷管道都同時討論一個「話題」,從跨平台數據的視角來看這一切,我們必須起而行,不斷嘗試、優化,不然就會後社群時代的洪流淹沒。
此文章是我聽完傑哥行銷Club的EP1 跨平台話題創造 & 圍繞消費者打造品牌故事所有的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