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莊城堡,就拋開所有煩惱,丟掉你的偶包,再跟我跳一跳!」相信有在看球的讀者肯定對這段話不陌生!
這首來自富邦悍將的應援曲,這段話不僅是單純的口號,更體現出台灣職棒現代行銷策略的精髓:球迷來到球場,不僅僅是觀看比賽,而是享受沉浸式的全方位體驗。
今天的棒球場已超越了競技場的定義,成為能夠釋放壓力、享受純粹歡樂的全民娛樂場所。
台灣職棒的演變:從競技到加入娛樂元素
中華職棒聯盟(CPBL)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35年的歷史。早期聯盟的運營重點在於競技本身,著重於比賽的勝負。然而,2009年爆發的假球案對聯盟造成了重大的打擊,導致其聲譽受損,球迷人數急劇下滑。以2012年為例,當年Lamigo桃猿奪冠,但其主場的觀眾數量卻下降至每場僅有2千多人。
這場危機成為球團重新思考經營模式的契機。傳統上,球隊主要依賴比賽成績來吸引觀眾,但這已不足以維繫球迷的熱情。為此,各球團開始探索更多元的行銷手段,藉由創新來提升球迷的參與感與忠誠度。這包括球隊的品牌經營、與球迷的互動活動、場內外的娛樂設施等,使得職棒不再僅是一場比賽,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娛樂元素,重新吸引了大批球迷回歸球場。
啦啦隊文化的興起:連結球迷與球隊的橋樑
在職棒經歷低迷期後,各球隊積極尋求突破,努力恢復球迷對比賽的興趣。其中,樂天桃猿率先引進韓國啦啦隊文化,成為台灣棒球行銷的重要轉捩點。傳統的職棒應援方式以人聲、配合大鼓和小號的演奏為主,但韓國啦啦隊文化的加入,帶來了電子音樂應援與球員專屬舞蹈,不僅豐富了比賽的視覺和聽覺效果,還讓球場氛圍更為活潑、現代化,大大提升了球迷的觀賽體驗。
這一創新讓球迷的參與感顯著提高,比賽不再只是單純的運動比拚,而是融入了更多娛樂元素,成為一場綜合的視聽享受。這不僅吸引了新的觀眾,也讓老球迷重拾熱情,重新將觀眾帶回球場,促進了台灣職棒的復興。
棒球五感行銷的應用:多元體驗吸引家庭客群
隨著職棒行銷策略的日益多元化,各球隊開始採用五感行銷來全面提升球迷的觀賽體驗,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到觸覺進行升級。例如,統一獅推出了「鑽石席」,讓球迷能夠近距離觀賞球員熱身,增強沉浸感與互動性。同時,各大球場也針對家庭觀眾推出「家庭席」,為帶小孩的家庭提供更舒適、便利的觀賽環境,滿足不同需求。
除了座位區的升級,飲食體驗也成為吸引球迷的重要元素。例如,樂天桃猿球場內設有「火鍋席」,讓球迷一邊享用火鍋、一邊觀賞比賽;而天母棒球場則設置了烤肉區,讓球迷在享受燒烤的同時觀看比賽。這些創新的飲食文化不僅豐富了觀賽過程,也吸引了更多不同年齡層的球迷,讓棒球賽成為適合全家參與的娛樂活動。
建立棒球行銷生態:從球場到品牌延伸
球場內的娛樂元素只是行銷策略的一環,球團同時著力打造全方位的品牌行銷生態。除了比賽本身,各球隊積極拓展跨界合作,將棒球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樂天桃猿旗下的啦啦隊成員「樂天女孩」(Rakuten Girls)不再僅僅是應援角色,她們經常登上綜藝節目,推出個人周邊商品,甚至擔任品牌代言人。這不僅提升了球隊和球員的知名度,也使棒球文化得以超越賽場,延伸到更廣泛的大眾領域。
此外,球團和球員也積極參與跨界合作,從公益活動到與地方政府合作,這些舉措進一步擴大了球團的市場影響力。球員們參與廣告拍攝,擔任縣市觀光大使,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球迷的忠誠度,還讓職棒文化深入生活的各個層面。綜合來看,台灣職棒的行銷策略已經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商業生態,不僅提升了球隊的品牌價值,還推動了整個棒球產業的商業發展。
跨隊合作與產業鏈延伸:共生與共贏
除了球場內的競賽,各球團也開始探索更多合作方式,以推動整個職棒產業鏈的發展。例如,統一獅與台鋼雄鷹這兩支南部球隊推出聯名主題日「南人祭」,以「我們都是南部人」為主題,強化南部球迷的情感聯繫。這種跨隊合作不僅加深了地域性認同,還將地方文化與棒球運動有機結合,進一步增強了球迷的歸屬感。
此外,各球團也積極與其他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將棒球文化融入更多生活領域。味全龍與王道銀行合作推出聯名信用卡,提供球迷優先購票權,成功將棒球文化融入日常消費行為。樂天桃猿與虎航的聯名彩繪機更是讓棒球元素飛上了天空,當球迷在機場看到彩繪著樂天元素的飛機時,品牌印象瞬間加深,也進一步推動了棒球文化在大眾生活中的影響力。
這種跨隊與跨產業的合作,不僅為球隊創造了更多行銷與品牌延伸的機會,還讓棒球運動超越了比賽本身,成為多元娛樂與商業生態的一部分。這些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棒球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加速了職棒產業的市場化與品牌化發展。
資料來源:https://www.marketersgo.com/life/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