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做品牌,許多人的直覺通常是先設計一個吸精的 logo 再取一個動聽的名字,最後再撰寫出一個有張力的品牌故事,就能夠為企業帶來源源不絕的訂單。但事實上,品牌的建立是一個持續性且需要完整規劃的過程,並不是今天拍拍影片,明天做做設計就叫做品牌,如果每個行為彼此沒有相關,那消費者是非常難感受到這是一個品牌的。
為什麼要做品牌? 做品牌跟沒做品牌的差別在哪
首先我們必須要瞭解到,為什麼要做品牌?
做品牌的意義在於,我們除了商品買賣之餘,我們還能夠創造影響力。
以「NIKE」為例,他們的標語是「Just do it」,想傳遞給大眾的精神是要為了夢想而努力。
因此 NIKE 在做銷售的時候不是只有賣東西,而是想讓大眾知道他們的理念
告訴大眾「我們是一個為了夢想而努力的品牌,如果你也是為了夢想而努力的人,那我們可能很合得來」。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 NIKE 的時候,買的不只是一雙鞋子,而是一個潮牌、一種精神。
那假如沒有品牌形象,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充其量就是一個賣運動服飾的店家。
當然,如果你的企業已經有源源不絕的訂單,你可以不用做品牌。
但品牌的優勢,不只是為了對外容易宣傳,其實對公司內部企業文化的塑造,也是非常有影響的。
品牌也是對內溝通的利器
前一個段落我們提到做品牌可以協助企業在買賣商品之外,還能進一步宣傳精神,發揮影響力。但是除此之外,品牌同時也能夠協助企業內部在管理或決策時,帶來直接性的幫助。
舉例而言,美國鞋類電商 Zappos,品牌的標語為「Delivering Happiness」,公司的精神就是希望能將快樂傳遞給別人,這項精神除了幫助他們對外部做宣傳,也應用在公司內部文化的創造。
其中最為人知曉的,便是 Zappos 的客服服務,他們的客服並非單單是解決問題,而是耐心地聆聽客戶的心情,希望透過一通電話,讓客戶多一點的快樂。而也因為這樣的精神,使得公司不論是對外或是對內,調性都是一致的,這不僅大大的增強消費者對於一個品牌的印象,也同時加深公司員工對於整個企業的認同感。
做品牌真正的意義
很多企業在思考要不要做品牌時,常常是衡量短期內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利潤,但實際上,做品牌與利潤的關聯性,在短期是不容易有明顯的成效。因此企業在思考品牌的成效時,應該拆開成三個階段去做思考,「做品牌→影響力→利潤」,要先能對社會創造出一定的影響力,才有辦法成功創造出跳躍性的利潤。
因為做品牌這件事情,不只是賣賣東西。對於外部,我們希望傳遞企業的精神與理念給社會,對於公司內部,我們用來定義我們自己是誰。
正因為企業、客戶、員工都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使命感,進而造就出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也才能夠真正體現「品牌」的價值所在。